水龙洞,位于板崮泉村西山嘴子崖壁中间。该崖壁为下寒武纪中厚石灰岩层,绕山嘴全长500余米,高8—10米不等。该洞生于山嘴正中的崖壁中间,洞口圆,面朝正南,直径65厘米,向里平行伸延10余米后,又徐徐拐弯向东北,其后深不可测。该洞特点,自洞口至洞里,圆的十分规则,洞壁极其光滑,且生有半透明钙化层。
我国著名美术考古学专家、山东大学副校长刘凤君教授,曾于2007年6月中旬,亲临现场对该洞进行了详尽考证。据他介绍:我国古代有一种独特水文奇观,即喷水洞。喷水洞一般和巨型地下溶洞相连,溶洞内积水瀑满后,又无适宜排泄渠道,变会沿石孔向外喷水,久之石孔会越冲越大、越喷越粗,粗者直径可达80厘米至100厘米,喷水成弧柱长达20—30米,形如水龙,极为壮观。但自元代以后,这种水文现象消失。据刘教授推测:该洞当年喷水长度至少20米。因此,命名为水龙洞。
此外,板崮前西山嘴子上方为大面积隆起之山坪,广达数百亩。据村人讲,山坪中部原有处石缝,深不可测,向下扔块石子,便会发出“嘣咚”掉进水中的声音,证实山坪下有巨型溶洞。这一点,为刘教授“水龙洞必和溶洞相连”的论断提供了佐证。
水龙洞,是沂蒙山区极为罕见的地质奇观,有很高的水文地质研究和游览观赏价值。目前,板崮泉村拟在专家指导下,对水龙洞进行清理、发掘、探测,不久将对游客开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