板崮寨,位于板崮崮顶,海拔655米,西距镇驻地6.5公里。又因该崮似两层巨厚石板摞在一起,像二层楼房,又名楼山寨。
寨内居住区,东西长400米,南北宽30米,总面积12000平方米,大小住房遗址200余间。下层崮台,北侧有房屋遗址数十间,南侧有七、八间。据板崮泉村老人回忆:民国至抗日战争时期,此寨居住人口达500余众。其特点,也是房屋小、排列密,以最大限度提高人口容量。
板崮寨,只有北侧一门。下有人工开凿和铺设之石阶,呈之字形左旋右折,长达50余米。崮东首、西首,有攀崮之石隙,但极难攀登。因此,该寨防御设施极为简单:崮东、西首各设一瞭望小屋,北门上设一岗堡,便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据老人讲,光棍(土匪)势、鬼子势时,数百老少居于崮顶,夜间数人轮流把门,即无人敢攀,即使装备精良的日本鬼子也望而却步。光棍、鬼子曾图谋攻寨,然均未敢妄然行动。
生活设施遗存,寨内原有碾二盘、磨四盘、石臼一处,贮水槽一处。现石臼、贮水槽仍存,磨、碾皆无,仅剩一古碾台。
板崮寨,是一座佑护山民的天然堡垒。故崮顶寨中心,古来有玉皇庙,以祀玉皇大帝。据世传:该庙为一进殿式布局,三间大殿、一座大院,院门朝南,为典型明代建筑,古朴典雅。有明万历重修碑传世。今殿宇窄小、简陋,为1992年村民捐资所修。该庙,为岱崮崮顶文化中,唯一一座有道教文化传承的山寨。每年年初一至初五为庙会。庙会期间,数千老少云集崮顶,朝拜玉帝,香火鼎盛。板崮泉村已向周边八村发出倡议,募集资金,恢复玉皇庙的明、清建筑风格,以成为岱崮重要旅游景点。
板崮寨,是一座历史古寨。古石臼,经专家鉴定,为金、元时期打制。因此,金元时期,胡人入侵,以胡制汉,乡民即建寨据险而自守。据蒙阴《秦氏族谱》载,蒙阴常路秦氏第八代传人秦珝,曾在崇祯15—17年守楼山,为楼山寨主,并有《楼山即事》等诗传世,见本书“艺文集萃”一章。
秦珝,明天启兵部尚书、蒙阴人秦士文之四子,少时诗文俱佳,人称佳公子,中崇祯12年贡生。崇祯14年后,岁岁灾旱蝗灾,农民揭竿起义,天下大乱。秦珝先随母固守云云寨,崇祯15年入主楼山寨。顺治元年,清定天下,秦珝随母归居蒙阴县城秦宅,翌年科考,再中贡生,先授任山西太谷县令,后升应州知州。后因亢直杵当道罢官归故里,居住东关。康熙皇帝南巡时,曾两次驻跸其家。
故板崮寨,在岱崮29寨中,为古寨、大寨、名寨及道教文化寨。